本报讯 今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以沙洲岛为试点,谋划完善景观农田建设,并以新型生态农业、农旅结合发展等为抓手,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新模式,打造良田“粮用”、丰年“丰景”的农业“网红”点。
沙洲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排灌便利,有永久基本农田1657亩,其他农地1255亩,村镇建设用地950亩。漳州台商投资区根据沙洲岛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先行统筹流转782亩农田,由区属国企进行集中经营管理,以“统筹统管”形式将零碎地块进一步整合,最大限度保护好沙洲岛的永久基本农田。
如何确保良田“粮用”,并提高群众种粮收入?漳州台商投资区狠抓农田产量、亩均产值,一方面做到“种地”与“养地”并举,在如何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和化肥、降低农田虫害、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方面发力,用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有效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探索稻渔融合发展模式,在沙洲岛核心区域策划实施“稻渔空间”生态农业项目,水稻和蛙、鱼类相互依存,水稻为蛙、鱼类提供遮荫和庇护,而蛙、鱼类则通过吃草、吃虫、耘田等,促进水稻的生长。“通过‘稻渔空间’模式,水稻亩产量提高了5%—10%,生态水稻种植项目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近30%。“沙洲岛原产出的稻米仅能以普通稻米销售,每斤仅售2.5元,结合生态种植模式和品种提升,现在的每斤可售20元。”当地村民杨奕平高兴地说。
鱼蛙藕喜获丰收,实现了“一田多收、一水两用”,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不仅让村民看到发展生态、现代农业的新途径,也提升了村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和素养。目前,沙洲岛已产出虎纹蛙、有机大米、莲雾、甘蔗、稻田鱼、杨桃等多种农产品。随着产业的升级提升,还将生产更多的品种。
此外,漳州台商投资区还利用沙洲岛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水系资源,培养现代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在保障耕地属性不变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其他附加产业价值,进一步提高沙洲岛土地亩均产值。如今,沙洲岛特大桥、生态稻田、乡村美食等已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今年“五一”期间,沙洲岛入岛游客超过9万人次,大大增加村民收入。
■ 蔡亚群 高胜蓝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