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小山城大改革——龙岩市不动产登记改革发展纪实

2025-07-31 09:49:59

■ 本报记者 章巧灵 通讯员 邱晓炼 张士冲

 

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约77万本、出具不动产登记证明约44万张,从机制初创到服务升级,从探索试点到全国示范,近年来,龙岩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和数字赋能的创新实践,实现了从分散登记到统一管理、从纸质凭证到数字服务的跨越式发展。这场深刻的登记之变,不仅切实保护了产权,更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之便,书写了一幕小山城大改革的生动篇章。

铸就铁军,树牢实干“风向标”

举办“依法登记保护产权”主题演讲比赛、开展“负责人走流程”换位体验活动……龙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走群众路线,获智于群众,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服务高效的不动产登记队伍。

为积极探寻红色基因与工作的契合,该中心精准定位打造“龙e登•守证先锋”党建服务品牌,组建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形象。推出“龙e登”不动产登记流动服务车,把不动产登记窗口“开”进乡村、社区、企业,构建“流动窗口+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十年来,党员先锋队累计开展上门服务400余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000余次。

该中心主任李国钊告诉记者:“业务能力很重要,队伍建设也不可忽视,只有落实好‘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才能确保不动产登记工作行稳致远。”

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坚持每年开展政策法律、业务知识、公文写作等专题培训,通过“1+N”“1+1”带徒等方式,促使干部职工从“专门型”向“全能型”角色转变,实现“一专多能、一岗全能”,推动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落到实处。组织多轮次《不动产登记规程》专题学习培训,以理论学习促进业务全面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先后印发《窗口服务规范》《窗口服务指南》,持续规范窗口服务行为,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健全人员管理机制。建立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的职称聘任考核管理机制,创新编外聘用人员薪酬差异化管理制度,采用凡进必考、定期轮岗,积分考核、竞聘上岗等多种方式,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干部职工参加与不动产登记工作相关的专业考试和继续教育,将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应用于职称聘任、业务骨干竞聘、差异化薪酬管理中,进一步提升队伍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倒逼干部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实现作风与素质的“双改进、大提升”。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先后印发涉及重大事项决策、业务办理、人员管理等内部制度文件30余份,建立健全“有准则、有监督、有追究”的工作体制,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六不准”,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建立廉洁问题预警机制,细化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持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锻造“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不动产登记纪律铁军。

深化改革,便民高效两手抓

2024年11月21日,南建新村居民备齐材料向龙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交转移登记申请,该项目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于当天完成登簿,萦绕在小区居民心中27年的烦心事得到了解决。2025年1月18日,“香榭景园”小区662户业主领到了“迟到”十年的不动产权证书,终于圆了自己的“产权梦”。

这是龙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着力保障民生的两宗成功案例。

早在2018年,龙岩市政府就印发《关于妥善处理龙岩中心城市房屋和土地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原则和工作要求。此后又印发《关于推行中心城市商品房项目“交房(地)即交证”便民利企工作的通知》《龙岩中心城市个人自建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关于妥善处理龙岩中心城市房屋和土地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修订,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房项目开发建设,妥善处理龙岩中心城市国有土地上个人自建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全省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行动部署后,龙岩市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在“先”上做足文章,将整治国有土地及房屋、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两大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该中心遵循“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原则,积极协调发改、法院、住建等单位,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定期召开专班会,累计化解香榭景园、幸福里、小洋新城安置小区、南建新村等91个项目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颁发不动产权证书5万余本,相关经验做法两获自然资源部肯定并推广。

“在化解苏溪村自用地自建房历史遗留问题案例中,我们通过完善政策补丁、突破固有思维完成项目首次登记、分类分部处置、明确身份认定等方式,找准问题症结、创新化解路径,时隔22年,成功为苏溪综合楼办好了不动产权证,解决了失地村民的烦心事。”李国钊表示。

此外,在解决存量的基础上,为遏制增量,该中心还主动担当作为,率先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地)即交证”,从源头杜绝“办证难”问题。“交房即交证”受益群众3.9万户,59宗土地实现“交地即交证”,成功实现“群众满意、企业支持、政府放心”的目标。该举措获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肯定。

十年见“证”,初心如磐。龙岩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十年,是锐意改革的十年,更是用心服务的十年。从“一纸证书”到“一网通办”,从“速度领跑”到“温度传递”,龙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用实干与创新证明:小山城亦能有大作为。未来,这支活跃在红土地上的“守证先锋”,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在力求学深、力求创新、力求实干上下足功夫,全力助推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彰显小山城独特的不动产登记服务风采。

攻坚克难,情暖民心获赞誉

3月25日,市民唐女士在该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过“闽政通”APP的“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功能,一次性缴清二手房转移登记涉及的不动产登记费和相关税款,顺利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她表示:“没想到现在办理房产过户这么方便,动动手指就能一次缴清所有费用!”

便民高效的背后,是龙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十年间从探索改革到深化改革,从服务速度到服务温度的蝶变。

“从‘分档提速’到‘全域即办’的转变,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早在2017年,我们就在全省率先设立“即来即办”“1小时办结”“1日办结”窗口,提前3年完成国务院压缩登记时限目标,至2020年,将所有登记业务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即办事项占比超50%;至2022年,就实现了所有不动产登记事项当日办结,群众满意率100%。”李国钊介绍。

一面紧抓高效登记,一面探索便民服务,龙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迭代的改革举措,绘就了不动产登记工作新图景。

打造一体办理体系。建立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数据管理局等五部门协作共建机制,搭建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企业群众一次申办即可完成新建商品房、二手房转移等不动产业务“一网通办”。创新设立无差别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实施“一套资料、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从“单一业务受理”转变成无差别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受理”。拓宽企业群众业务申办渠道,在乡镇(街道)、中介机构、公证机构、银行金融机构设置不动产登记网办服务点,施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无纸化”。同时,将不动产“带押过户”范围扩大至住宅、商铺、工业厂房等全类型不动产,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全类型不动产“带押过户”全程网办模式,以减轻企业群众办事负担。

推动数据联动共享。深化部门协同,推进“小切口大场景”应用服务,探索不动产登记数据在政务服务领域的“1+N”联动,深化推动“不动产登记+教育”“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城管”等7项涉及不动产登记数据在线共享,夯实“无证明城市”建设基础,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实现不动产登记与公安、教育、公积金、城管、民政等19个部门52类数据协同联动,赋能数据核验“一网办”,累计调用共享数据398万余次,利用不动产登记数据765万余次,不断推进龙岩不动产登记数治转型更加有为。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