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美丽的坚持——记“最美地质队员”省闽西地质大队苏水生

2015-06-04 09:33:45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唱出了一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热情,道出了他对地质事业的坚持。他就是省闽西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劳模创新工作室组长苏水生。

苏水生1990年8月毕业于福州大学地矿系地质专业,201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工程硕士学位,是全国功勋地质队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的一名地质项目负责人。多年来,他承担多个大型项目,在我省找煤方面成绩显著,曾经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福建省地质科学技术奖——银锤奖”,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先进工作者、局践行“三光荣”精神标兵、2008—2010年度三明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同时他带领员当突击队先后获得共青团福建省地矿局2007年度青年突击队称号、2008-2009年度福建省新长征突击队称号。今年在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主办的“寻找最美地质队员”活动中他被评选为“最美地质队员”。

攻坚克难 不断创新

自1990年8月至今,苏水生先后参加过39个项目的地质找矿工作,并负责21个煤项目的预查—详终地质工作。2013年起他负责煤项目的立项、设计审查、质量检查、野外验收及报告审查工作,同时参加非煤项目的立项、设计、报告审查和质量检查工作,共完成立项、设计审查89份,报告审查28份。

随着我省地表浅部的矿产被基本探明、开采,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保障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一名长期与煤“打交道”的地质技术人员,苏水生积极参加多个推覆构造研究项目,并依靠应用推覆构造理论研究这一地质科技成果,在我省找矿“盲区”、“禁区”中努力找矿,2007年率先在福建省大田县奇韬煤矿区苏桥井田详查(最终)项目中获得突破,随后在元沙井田、池坪井田、桃舟南井田等工作区找到我省急需的紧缺煤矿,储量超过1亿吨。2010年,在国土大调查项目“福建省永安小磉—安溪剑斗煤炭资源调查评价”的填图过程中,他大胆运用推覆构造理论,选准小磉唯一的验证孔ZK801的位置。该孔设计孔深500米,在241.73米穿过林田组推覆体之后,见到标准的灰岩,当时灰岩已十来米,孔内涌水,很多人认为是栖霞组灰岩,按照原有找煤经验,至此可以终孔,但是细心的他认真研究灰岩构造,从颜色、变质程度等多个方面判断此灰岩是推覆体,煤系地层很可能隐藏其下部。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想法,他请来物探人员,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最终证实灰岩是推覆体,在灰岩之下为童子岩组,并在设计孔深内控制到4层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达4.11米。同时另一个矿区验证孔—德化阳山的ZK1也控制到煤系和可采煤层,取得了“三下”找煤的新突破。该项目的重大突破为我省在“全国缺煤省份煤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找煤工作中开拓了新思路,被中国地质协会评为2010年中国地质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坚守质量 铸造品质

自参加工作以来,苏水生始终有着强烈的地质质量品牌意识——质量就是品牌、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人员紧缺情况下,苏水生同时担负室内15个煤炭资源储量调查项目和多个野外项目的工作,为确保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他坚持室内、野外两手抓,不但放弃节假日,而且经常加班至深夜,有时甚至到天亮。他处处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项目组拧成一股绳,打造出一支能吃苦、善打硬仗的队伍,圆满完成了15个煤炭资源储量调查项目的任务。

2007年至2010年,在省专项福建省煤炭资源龙岩市新罗区白沙——漳平市赤水勘查规划区调查评价中,为了能准确掌握资料,控制好界限,苏水生总是选择最艰苦的路线,早上7点半出发,时常到晚上7点多才能回到驻地,中午饿了就吃随身带着的馒头,平均每天行程40公里。福建多山,矿产资源多被覆盖,有时候为了能发现蛛丝马迹,他不顾劳苦一天要跑十几个点。有一次,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想多跑两个点,结果忘记了下山的时间,天很快就黑了下来,空旷的山里安静得能听见昆虫的吟叫声,黑暗笼罩了整个山林,他急于探路,却发现山路越走越陡峭,只好带领项目人员躲在一个小山洞内,用电话联系当地的一个猎人,最终还是由猎人带领他们平安走出山林。由于他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项目组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提交的4个找矿靶区中,有2个已转入了预查续作,前景良好。

刻苦钻研 成绩斐然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事业蓬勃发展,地质项目骤增。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2014年苏水生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工程博士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努力在学习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近年来,苏水生独立完成了《福建省上杭县铜矿沟—萝卜岭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远景评价》、《福建省漳平盖竹溪—翁头岭煤矿区员当井田“三下”找煤理论的新突破》、《福建省煤田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煤探讨》、《福建省永安小磉调查区推覆构造及煤炭资源远景评价》、《福建省大田大吉煤矿区推覆构造控煤作用及其在深部找煤中的应用》、《福建省漳平赤水调查区地质特征及下步工作思路》、《福建省“三下”找煤新成果及下步找煤探讨》、《福建省大田广平煤炭资源调查区推覆构造及找煤潜力分析》等多篇论文,其中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福建省大田县奇韬煤矿区苏桥井田详查(最终)报告》荣获2007年国土资源部授予的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他参与的《推覆构造研究在福建找矿中的应用取得突破》项目荣获2010年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为我省找隐伏煤矿做出了贡献。

干一行爱一行,二十多年来,苏水生始终坚持在地质找矿第一线,执著地追寻他的地质人生;他始终坚持发扬“三光荣”精神,始终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实现攀登地质找矿的更高峰的梦想。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