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我省今年投20亿元建高标准农田

2017-05-04 08:49:39

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责任考核

本报讯 我省《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包实施方案》日前出台。《方案》确定,2017年全省建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170万亩,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

《方案》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省级监督、市级负责、县级落实”的政府责任机制,设区市政府对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负总责,县级政府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建立政府主导,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农业、水利、农业、烟草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建设机制,明确具体部门推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情况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纳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责任考核范围,各地要建立奖惩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高标准农田工程包实施进展月报制度。

《方案》要求,整合和用好各项涉农资金。要加大财政资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各类涉农资金,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运用财政贴息、补助、购买服务、PPP等形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利用金融资本和自有资金参与项目建设。

《方案》明确,鼓励农民自发开展土地整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参与土地整理,工程完工经评定合格后按照规定标准奖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对建设进度快、质量好的县(区)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机制,进一步调动地方加快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积极性。按照“先流转后整理”方式,继续推进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在土地流转、供电、农机服务、烤烟房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本报记者 齐培松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