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新闻图片 - 正文
汩汩甜水润农家──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助力上杭老区找水扶贫纪实:

特约记者 陈伦锋  吕洪荣

上杭县一些乡镇的村民今后不再为缺水而发愁了!

 

截至目前,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先后在该县打出了60口井,日出水量达6500吨,受益人口达4万多人,为老区扶贫攻坚和安全供水贡献力量。

 

今年5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领导在调研走访有关部门时了解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进入枯水期,上杭县的南阳、稔田、官庄、通贤、中都等乡镇的一些村庄生产、生活用水比较紧张,能够引取的山涧水源水量也锐减。为此,这些乡镇提出抗旱找水的需求。上杭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老区缺水实际情况与省地矿局实施“服务民生饮水造福示范工程”不谋而合,省地矿局为之出台“服务乡村振兴、开展缺水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等相关指南,引导所属地勘单位积极投入此项工作。

 

为让老区缺水乡镇群众尽快用上地下水,省地矿局、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主动作为,多次与上杭县政府沟通,并于516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省地矿局与上杭县政府双方共同投资300万元,共同在上杭县部分缺水乡镇找水打井。

 

此后,该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立即奔赴上杭开展缺水乡镇水文地质资料收集等前期工作,提出施工技术方案,并通过省地矿局专家评审。

 

如何找到水量大、水质优的供水水源?山区基岩区域要完成此目标任务就需要有专业的水文地质知识、技术和经验,查找富水性好的断裂构造并在合适位置钻探是供水目标的关键。

 

项目组成员通过搜集水文地质资料、现场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在开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精心布设水文地质钻探位置、井深等工作。

 

第一口井钻探工作便选在中都镇田背村。然而“首开不得胜”,由于钻井位于断裂构造带上,岩层破碎,成井困难,钻探连续打了7天,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为确保施工与成井质量,项目组同志认真分析地层结构、钻探方法及成井工艺等,通过采用减小钻探进尺,钻至设计井深后立即快速再下井内井管等方法,抗旱找水打井工程才首战告捷,久盼活水的田背村村民亲切地称这口井为“第一口井”。

 

上杭县水利局的钟先茂副局长深有感触地说“省地矿局、省地勘院心系革命老区,情系普通百姓,派出精干的地质技术人员与施工班组,不畏酷热与艰苦,精心施工,为我们上杭老区局部缺水镇村解决了很大的饮水难题,非常感谢!

 

“太阳一晒,担心缺水;天不下雨,担心没水。”谈起长期困扰的缺水难题得以解决了,村民们连连感谢,“我们最怕的就是干旱没水喝,现在好了,省地勘院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源源清泉映出百姓们的笑颜,也滋养着一方水土。

 

据介绍,为了让老区人民尽快用上地下水,该院派出以教授级高工邓鼎兴为领队,刘如江、黄颖珍、林伟麟等年轻人为队员的项目团队前往上杭革命老区。

 

邓鼎兴虽然老家就在上杭中都,但他3次到上杭协调项目实施、开展项目野外调查、定位,均因工作繁忙而未能回老家看望年近80岁的父母亲。同时,小孩今年高考,原来答应高考后陪去旅游放松一下的,也因项目工期紧张而失约。项目组副组长刘如江,是一个敢担当、有活力的年轻人,为了项目质量与进度,2个多月天天冒着高温酷暑,坚持在野外来回奔走。有一次,刘如江中暑仍不下工地,院领导、项目负责人强制命令其休息才暂停了野外工作。但他一回到室内,顾不上休息,又忙着整理内业资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水乡镇各水井点地形地质复杂,项目组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在中都镇罗溪村水井点钻探过程中,刚开始因风化层厚钻探下管不到位,井管道常出现脱扣现象,导致井管不能进入到岩石层中,因而无法隔断浅层地下水,钻探班组连续3天钻探5个孔都无法成井。对此,钻探班组不气不恼,集思广益,最终采取调整钻探旋转力度等措施,最终钻孔成井成功,日出水量超过200吨……

 

省地质工和勘察院院长卢贤锥说:“近年来,我院积极响应省政府、省地矿局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老区抗旱找水、打水等工作中,为缺水地区、贫困山区等民生工程、造福事业洒下了滴滴汗水。”为此,上杭县中都镇和稔田镇政府、中都镇田背村委会等4个镇村分别给该院送来了感谢信,以表达感激之情。

 

水润老区,责任至上;水润老区,水清情长……

 

分享到:0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