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永雯
“一转眼,已经从事地质勘探工作37年了。回望过往,我很自豪自己能够坚守初心,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防治地质灾害等领域,尽了一份心力。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近日,省121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兼总工程师郑富龙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道。
郑富龙是一位高素质复合型的党员领导干部。他负责的项目获评自然资源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中国地质学会“2010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等。他先后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先进个人”,被选为2023年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指导组成员;荣获三明市“劳动模范”、省地矿局“职业道德先进个人”“优秀职工代表”“专业技术带头人”“优秀导师”、省煤田地质局“优秀中层干部”等荣誉称号。
坚守初心的创新型人才
“我特别崇拜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他满怀爱国之情,排除万难回到祖国,用数十年时间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无油论’的论断,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一样,为国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郑富龙说。
1987年6月,刚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床地质学专业毕业的郑富龙,主动请缨到野外地质一线工作。此后近30年,他长期从事野外地质一线勘查工作,从地质员成长为队总工程师,厚重的履历表里记录着他参与、负责的近百个矿区(井田)的地质勘查工作经历,折射出“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
“最困难的是在推进大田奇韬项目时,必须在被喻为我省找煤禁区的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层上布置钻孔。因为此前从未有过成功案例,所以只能从零开始、全靠自己摸索。”1992年4月,大田县奇韬煤矿区广平坑口井田普查、详查地质工作因此陷入困境。面对找煤技术的空白、成功案例的盲区,项目组人员纷纷作出了放弃该项目的决定。但郑富龙偏不服输,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一边广泛收集井田的各项地质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一边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经过3年多努力,他主持编制的广平坑口井田详查地质报告,首次运用推覆构造理论在我省找煤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找煤禁区的泥盆—石炭纪老地层和花岗岩下找出了储量可观的煤炭资源储量,使坑口井田的煤炭资源储量扩大十多倍。开创了我省推覆体下找煤地质工作的新思路,改变了当时国内专家对我省煤矿“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旧有认知。
此后,郑富龙将推覆构造理论和广平坑口井田工作经验,总结升华、推广运用到我省其他推覆体下找煤地质工作中。其中,他主导的大田县奇韬煤矿区苏桥井田详查地质报告提交煤炭资源量3633万吨,使该项目一跃成为我省重点项目,并于2007年10月荣获自然资源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在项目主要获奖人员中,郑富龙排名第一位。
秉持匠心的专家型领导
作为“劳动模范”“专业技术带头人”“优秀导师”,郑富龙重学习、抓科研、强质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带动121队技术人员争当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地勘产业人才,助力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
他视学习为第一要务。2011年被授予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并取得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2020年至2023年被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坚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紧抓新技术、新业务教育培训,激励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了120多名中、高、教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他视科研为第一动力。引领技术人员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和地勘产业变革的需要。他主持开展了《武夷山市茶产地生态地质背景与岩茶品质关系评价》等Ⅱ、Ⅲ、Ⅳ类科研项目共20多个,均实现成果转化运用;作为《推覆构造研究在福建找矿中的运用》报告的主要编制人员,在他的努力下,报告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0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他撰写的《福建省煤田滑覆构造特征及找煤方向》等5篇论文在省地质学会获奖;他指导的《福建浒州地区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等3个报告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地质分会荣获优秀地质勘查报告一等奖。
他视质量为第一生命。运用“项目工作法”,创新制定项目质量四级检查制度,牵头成立质量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每年更新考核办法,每季度考核评比,每月开展质量研讨。同时,落实“脚底板工作法”,坚持每季度至少抽出三分之一时间深入项目现场,检查质量、进度,确保每个环节严慎细实、做到“零缺陷”。经他指导的云南省富源县大河煤矿区中深部勘查区煤炭勘探项目、新疆尼勒克县尼勒克矿区六井田煤炭勘探项目,均获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高超的找矿技术,使他被自然资源部指定为2023年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指导组成员。
对党忠心的实干型公仆
“新时代赋予地勘单位新使命。我们要对党忠心、为民造福,发挥好公益性科技服务型地勘队伍作用!”
郑富龙说到做到。近10年来,作为121队党委委员、总工程师,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团结带领分管部门地勘技术人员不折不扣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融入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服务防灾减灾、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新时代发展大局。
服务能源资源战略。承担了龙岩市399个矿区矿产资源国情调查项目及龙岩市6个县(市、区)的矿产资源调查项目,提交各类地质找矿报告23件,获得各类资源量约14.1亿吨,提交2处大型规模、2处中型规模矿产。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承担了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项目县级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服务项目(共7501家企业及工矿产业)、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GNSS检查约300个、福建省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土壤样品检测县(市、区)74个,承担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项目10个、矿山土壤污染情况调查6个、环境地质调查项目3个。
助力老区苏区发展。承担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福建示范点浦城县检测工作,开展我省省级耕地质量检测点样品检测项目、72个县(市、区)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68个县(市、区)土壤地力监测检测项目和12个农业地质调查项目。
服务地方防灾减灾。开展12个县(市、区)1:5万和1:1万地灾调查与风险评价,为龙岩市5个县(市、区)提供地灾应急服务,排查、处置地灾隐患点5493个。在他推动下,121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等5个甲级、5个乙级资质,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首批地质工作诚信单位”称号。他分管的地质勘查院被授予“2015-2016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地灾应急救援分队被授予“福建省工人先锋号”“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等。
37年来,郑富龙凭借坚定如磐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奉献的地勘精神,带领团队累计提交煤炭资源量20多亿吨、铅锌金属量30多万吨、CaF2储量102.24万吨、机制砂矿资源量1323.75万立方米,用丰硕业绩践行了献身地勘的誓言、爱党报国的初心!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