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数字经济产业园内高精尖设备运转不息,昔日低效用地经整合升级,蝶变为高质量智造园区持续“上分”……今年初以来,泉州市洛江区自然资源局在盘活存量用地下足功夫,一系列务实举措成效亮眼,为全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该局采用“遥感影像+实地踏勘”模式,对全区土地展开“地毯式”摸排,建立详细台账,共调查各类用地678宗、面积1.65万亩。依据亩均税收低于辖区平均水平40%等低效标准,将385宗、面积1.02万亩用地纳入低效用地库;重点梳理产业用地零散现状,划定工业区块线,确保工业用地面积不低于2.19万亩。
为实现低效存量土地高效利用,洛江局实施整体规划、连片开发,以万虹路为主轴,打造“万亩千亿都市工业走廊”,计划到2030年沿线产业规模突破1千亿元。今年来,该局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个、总面积542亩;组卷上报新增建设用地项目3个、面积209亩。
同时,该局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等多个项目为试点,分类推动盘活。截至目前,累计盘活低效用地8551.23亩,投资91.25亿元,新增产业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增幅达16.57%。
“下一步,我局将实行精准服务机制,全力保障13个重点项目用地,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同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推动相关规划批复与编制工作,以持续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支撑。”洛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曾巧玲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