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寄“硒”于希望 向“锌”要兴旺——寿宁土地调查与成果应用转化座谈会侧记

2016-07-08 09:01:33

本报记者 陈龚清

6月1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成果应用转化座谈会在寿宁县召开,来自福建、江苏、江西、浙江的50多位地质调查专家为生态硒锌产业开发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地质调查成果如何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如何把海峡西岸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做成精品,做成地调项目的典范?请大家多谈新想法、新思路。”当会议主持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科技处处长陈国光抛出问题后,立即引起与会人员热议。

“地调成果应用转化慢,对目前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有重要影响,应加快应用转化步伐。”来自江西省地调院的教授级高工马逸麟首先发言。该院副院长衷存堤进一步谈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在地质调查项目开展的同时就应同步开展,样品采集、检测成果及时提交地方政府,以利于政府部门加强规划,可尽快产生经济效益,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江西省兴国县矿管局副局长钟先遐紧接着说,地调工作不仅仅是土地质量调查,也要有用途调查,要走出成果理论高、操作性不强的误区,调查成果要体现综合应用,切实为精准扶贫提供服务。

寿宁县坐拥丰富的硒锌资源,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带动区域发展?该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叶建春认为,政府领导重视和组建一支精干的队伍对推动硒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详细介绍了寿宁县硒锌产业开发经验,从政策制定、产业开发、行业规范、品牌推广等方面,都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和推广的“寿宁经验”。他表示,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农民结合当地特色找准创业项目,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销售瓶颈,让农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变得精贵起来。他指出,良好的产业经济效益,使得抛荒多年的土地如今都成为农民抢着种的“香饽饽”,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利用。下一步,寿宁县将抓住硒锌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更精确地规划产业开发,更精准地指导农业发展。

如何借资源兴村富农?福建省地矿局下派寿宁大安乡亭溪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王仁翻在发言中谈到,宣传因素同样重要。他结合亭溪村富硒富锌农产品开发销售历程介绍道,正是因为寿宁县政府大力宣传硒锌的作用、价值、效益,让这些“养在深闺人不知”的具有地质专业性的元素为外界所认知,吸引企业和个人前来共同开发富硒富锌资源。作为寿宁富硒富锌农产品品牌战略核心地带之一,亭溪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行富硒富锌农产品开发和乡村自驾游开发建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打造“小车后备厢经济”,带动农业发展,促进旅游消费,从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土地调查是农业等产业发展的基础,越详细越有针对性,不仅调查幅度要从大到小,而且要从耕地拓展到农地,再延伸至林地,这样才更具有指导意义。”谈起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开发富硒土地问题,寿宁县生态硒锌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郑毅雄认为,要重视特色农产品的检测工作,有了“质检卡”,品牌推广才有科学的数据支撑。

对于代表们关注的开发利用好富硒富锌这一宝贵资源,实现生态硒锌产业发展的最优化这一问题,来自浙江泰顺的企业代表林池和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两县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农业+旅游+互联网的模式,打造“长寿”“平安”的富硒农产品品牌的建议。

“听了寿宁经验介绍和实地参观考察,我觉得寿宁土地调查成果应用转化工作,发展思路很明确,成果也很明显,真正推动了富硒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值得我们学习。”南京市溧水区国土局研究员王日明如是说。

听完代表们的发言后,陈国光总结道:“通过土地调查,对土地内部元素的认识,土壤财富的挖掘,生态文明的建设都有积极意义,对土地改良、农业基地选址、扶贫攻坚的作用日益显现。寿宁县硒锌产品开发有组织、有领导、有规划、有研发、有成效。土地质量调查必须应用转化于服务经济发展,要把成果转化关口前移,让地方政府同地调部门一道来做好这项工作。”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