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让“身后事”更安心——看长汀县如何做到公益性殡葬事业与生态和谐共生

2025-06-19 06:55:09

■ 林 晓

 

近日,长汀县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用地农用地转用征用报批工作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网络审查,并获省政府正式批复。

该项目不仅是长汀县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的关键成果,更是长汀县委、县政府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已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和长汀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标志着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正式步入落地建设阶段。

规划引领绘蓝图

长汀县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规划选址过程充满挑战。多年前,该项目曾选址策武镇胜华山,但最终未能成功落地。选址的搁置,致使群众对安葬服务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农村违建公墓、乱挖山林建造私坟等乱象随之滋生。

2022年3月,长汀县民政、自然资源、林业等主管部门组成工作组,邀请社会民俗专家,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与严谨论证,并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属地乡(镇)干部以及社会群众的意见,最终敲定在大同镇东埔村张坊岽山场落地,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76亩。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局相关股室密切配合、提前介入,对项目选址进行全面合规性分析,以确保项目用地严格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用地定额标准和供地政策,完全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且未占用耕地,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长汀县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人介绍,该局还从规划源头着手,积极配合民政部门,成功将该项目纳入《长汀县“十四五”规划》《龙岩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长汀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为殡葬设施用地提供清晰明确的规划指引。 

科学布局重生态

据该项目规划负责人介绍,项目布局设计严格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秉持“公益惠民、绿色生态、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充分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科学合理规划墓区、绿化景观、纪念广场等功能分区,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推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模式,积极推广数字化纪念服务,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致力于打造一座集生态安葬、文化传承、休闲纪念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墓。建成后,全县殡葬用地紧张局面将得到缓解,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殡葬服务需求,进一步规范殡葬管理秩序。

目前,长汀县自然资源局正在积极推进土地供应、工程规划及建设手续办理工作,并协同相关部门严把工程质量关和生态保护关,助力该项目落地“加速跑”。

高效推进同发力

“殡葬用地问题关乎长汀近55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逝有所安’。”长汀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必盛表示。

今年来,长汀县自然资源局主动担当、靠前服务,联合民政、发改、林业、水保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依据政策要求,全程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

在项目用地组卷、审查、报批、补正等关键环节,该专班坚持挂图作战,严格把控报批细节,确保用地报批材料组卷、规划衔接等工作高质量完成。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最终项目如期通过省级审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殡葬用地服务工作,全力保障乡镇公益性公墓、农村公益性骨灰堂等项目的用地需求,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殡葬需求。”严必盛说。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