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解“三难” 促增收

2015-05-21 15:24:21

由于各村民小组多数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造成人少地多。如何让少数留在家里的人安心种田,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光泽县司前乡台山村的做法是——

台山村共11个村民小组,386户,1600多口人。去年,台山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入24万元建设了江家进组路、硬化了毛家组环村路,并争取省、县、乡资金120余万元新建中桥和小桥两座水泥桥,还对多处难耕作的山垅田进行土地整理。

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让种田不再难。如土地整理,让田成方、路相通了,现在用机耕一天可耕好几亩,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村民种田的积极性也高了。

不过,耕作条件好以后,如果人人都只打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田,还是挣不到钱,怎么办?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台山村通过搞规模种植,让增收不再难。目前,台山村种烟面积20亩以上的种植户有23户,泰安桥组的汤尚文就是其中的一户。他家6口人,如果光种点田,能管住吃就不错,难以致富。2013年,村里动员他种烟,他一种就种了30亩,当年纯收入近9万元。尝到甜头后,去年汤尚文种烟面积增加到50亩,因为种植规模大,陆续添置了起垄机、培土机、农用车等;还花10万元买来了2台收割机,帮人收割,仅这一项一年就收益5万元,两年就能收回成本。汤尚文说:“我还想办个家庭农场,扩大增收门路。”

由于一些青壮年劳力外出了,不少偏远难种的山垅田难免被撂荒,怎么办?近几年,台山村通过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让致富不再难。太安、下洋组村民种植竹荪20亩、黑木耳3.6万筒。笔者来到泰安组,村民王信铄正从家里往田里赶,他向我们介绍道:“去年刚盖好的新房,正在组织工人装修,今天天气好,还得到田里摘黑木耳。” 王信铄家种了3亩竹荪,去年纯收入4万元;1.2万筒黑木耳,每筒至少可赚1.4元,加上种水稻的收入,一年下来,家庭纯收入不下7万元。如今,像王信铄这样通过搞多种经营实现增收致富的家庭,在台山村还有很多。 李福根 陈春华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